close

轉載—————

走向技術化的華文教學

 2010-11-14 11:31

去年10月我受台灣南部某單位邀請就華文教學相關議題發表論文,因而在朋友協助下就幾套獨中初中華文課本做番初步的比較分析。考察重點抱括文言文篇章與白話文篇章的比率、本土與非本土教材的比重等,為的是瞭解獨中如何透過華文課本型塑及想像華人。雖然獨中是國民教育的他者,但其實仍是準國民教育,在國家認同上是一致的。差別也許僅在於文化認同與族群認同,但這兩者其實仍影響了大馬華人對國家與歷史的理解。相較於家庭與社會環境,正規教育或許是更具決定性的。那是所謂的華人意識的來源之一。當然課文並不等同於華文課本身,且我的取樣只限於初中,但所得的結果仍是相當令人憂心的。

我掌握的課本資料是1984年董總出版統一的華文教材之後的版本,第一套(初一至高三)是1984至1991年間出版(簡稱88年版);第二套(初一至高三)是1993至1999出版(簡稱94年版);第三套(初一至高三)是2004至2007出版(簡稱04年版)。我針對的是初中的部份。

就第一套課本而言,不同年的課文文言文維持在23%迄36%左右,而半數以上課文是勵志的白話文。抒情文的比率相當低,五四名篇由魯迅和朱自清、許地山、巴金、冰心、蕭紅、蕭乾、梁實秋等代表,但沒有沈從文、張愛玲,也沒有五四浪漫派,甚至是那客死南洋的郁達夫。古典散文共有27篇(含《三國演義》選段〈草船借箭〉),個別來自史傳(《左傳》、《國語》、《戰國策》、《史記》)、唐宋元明清大家小品,其中杜甫佔了4首,韓柳文各兩篇,蘇軾詩詞各一。如果加上兩個古典白話小說選段三課(《水滸傳》、《老殘遊記》),古典佔了初中總課文的22.7%。古詩(含絕句、律詩、詞)共18首9課,故詩文合併佔了近30%的課文。雖然總篇數不算多(高中課文的文言文比率更高一些),相對於傳統中國的文人教養,這樣的篇數也可說是少得可憐。可是呈現在華人移民社會正規的私學體系裡,還是有一定的象徵意義:對遙不可及的古典文化的想像。

編纂於90年代的第二與第三個版本相似度較高,而與第一個版本差距較大。從〈編輯說明〉來看,88版明顯把語文訓練的目的隱含於甲乙丙丁四大主要功能之後,反之,93年版直白的以語文訓練(“華語文”)為主要目的,意識型態(國家意識、“華人意識”)的目的隱身於語文教學之後。04年版似乎只是93年版的微調,基本結構一樣,都是委由華南師範大學的團隊編纂的。都是依單元來編列課文,可以看到一個現代的語文學教學架構,扣緊聽、說、讀、寫四大需求,選文均依特定的知識要求,較具體系,也可以讓讀者知道閱讀某文是為了得到哪方面的知識。華文這原本較繁雜的概念(有其文化的、意識型態預設),這時被轉變為較單純的學術概念漢語。這是一種非常技術化的處理方式,語文被切割分解,更多語文的技術面的教導(聽、說、讀、寫),而忽略它的地方情感的層面;而88年版相對而言則傳統得多,教學上也更依賴教師個人的才具。

整體來說,最新版本的本土篇章確是大幅度的減少了(我過去曾批評過本地編者編選本地篇章是“自我經典化”,看來是過慮了。更糟糕的情況發生了),這似乎說明華文(的憂思)確實已被漢語(的技術)取代。華人透過華文寫作呈現的存在感,也一併被淡化了。其中一個可能是,因華人身處多元文化環境,大馬在地的華文或華語早已是雜語(混雜了中國南方各省方言馬來語、英語辭彙),和以中國作家作品及古典詩文的標準漢文有頗大的差距;同時,在地華語受語境影響,也造成許多音變(許多平上聲的字受方言影響,被讀成去聲──也就是不標準),對中國的華文課本製作者而言,那都是偏離了標準,需要矯正的;各課本附的課文朗讀光碟都是以標準的北京音發音,規範的意味相當明確。因此以董總為主導的獨中體系,近十多年來,在華語文教學方面,竟然和華社的自然生態保持了一定的距離。這是相當令人困惑的。“華文”畢竟也是民族的情感教育,不只是語文教育而已,更不能等同於對外漢語教學。華小、國中的部份因資料不足,還需有心人深入考察。大馬華人需要怎樣的華文教育,華文課文該如何編纂,是自有華文教育以來就面對的問題,應多徵詢第一線的老師的意見。

(本文是我2009年10月24日參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進修暨研究學院主辦“2009亞太地區與語言文化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”論文〈製作華文,想像華人︰馬來西亞獨中華文中學初中華文課本3種版本分析〉結論部分的改寫。)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也不只是在馬來西亞,全世界的華文教育似乎都傾向學術概念的所謂漢語。

犧牲的不只是單純的語言情感,更直接的影響文化水平。

與我輩華人同勉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轉載文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夜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